《置身事内》阅读笔记

2023年02月20日

上篇-微观机制


第一章. 地方政府的权利与事务

1. 政府治理的特点

  • 五级政府管理体系-中央---县区-乡镇
  • 特点
  • 中央与地方政府-话说天下大事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–《三国演义》-平衡?
  • 党和政府-简言之,党负责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命,政府负责执行。
  • 条块分割,多重领导-层层复制:党委、政府、人大、政协等,省市县安吉都完全复制,即所谓的四套班子条条块块双重领导,条条关系是业务关系,块块关系是领导关系。
  • 上级领导与协调-部门事务,本部门领导决定。经常性跨部门事务,则设置上级分管领导(例如分管经济的常务副市长)甚至领导小组来协调推进
  • 官僚体系-三大特点
    • 官员必须学习和贯彻统一的意识形态
    • 官员由上级任命
    • 地方主官多地轮换任职

2. 外部性和规模经济-地方政府权利的范围和边界,由行政区划决定

  •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边界-规模经济(规模化)用的人越多越划算——因为建造和维护的成本也分摊越薄。
  • 人口密度、地理和文化差异
  • 行政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

3. 复杂信息——行之有效的管理,必然要求掌握关键信息

  • 信息与权利
  • 信息获取与隐瞒

4. 激励相容——一方想做的事,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,就叫做激励相容

  • 垂直管理
  • 地方管理

5. 招商引资

  • 策略
    • 场地-七通一平
    • 金融-国资入股,国企投资,提供贷款
    • 政策法律协助-牌照,许可等
    • 税收优惠补贴
  • 目的
    • 创造就业,维护社会稳定

6. 结语

  • 事权划分的三大原则
    • 公共服务扥规模经济
    • 信息复杂性
    • 激励相容
  • 但地方政府不只提供公共服务,也深度参与生产分配

第二章. 财政和政府行为

《大明王朝1566》 《走向共和》
算账

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,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、维护市场统一、促进社会公平、实现国家充值久安的制度保障

1. 分税制改革

  • 背景——”财政包干”及后果:1985-1993年
    • "两个比重"不断降低
      • 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国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
      • 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
    • 中央没钱影响话语权——"手里没把米,叫鸡都不来"
    • "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"——意味深长啊!
  • 分税制改革与央地博弈

2. 土地财政

  • 招商引资与税收
  • 初探土地财政
  • 税收、地租与地方政府竞争

3.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

  • 基层财政困难
    • 五个统筹
    • 农村税费改革
    • 乡财县管
    • 省直管县
    • 转移支付改革
  • 地区间不平衡
    • 转移支付改革

4. 结语

  • 分税制改革
    • 财政集权
      • 国税、地税分离
      • 收税向中央集中
    • 体制改革
      • 支出分权
      • 转移支付体系
  • 央地博弈——讨价还价
    • 地方财政增长方式转变——工商业税收与土地财政
    • 转移支付体系
      • 总体均衡
      • 县乡财政危机(纵向失衡)
      • 地区间失衡(横向失衡)
  • 社会现象
    • 城市化——大兴土木
    • 招商引资
    • 重生产,轻民生
    • 农民负担
  • 继续改革
    • 土地和要素市场改革
    • 五个统筹
    • 农村税费改革
    • 乡镇财政县管,省直管县
    • 转移支付改革

第三章.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

1. 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

  •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——城投公司
    • 持有从政府取得的大量土地使用权
    • 盈利状况依赖政府补贴
    • 政府的隐性担保可以让企业大量借款
  • 工业园区开发——开发区

2. 地方政府债务——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, 利用未来的土地收益资本,抵押融资必然积累大量债务

  • 为政府开发融资:国家开发银行和城投债
  • 地方债务与风险:隐性负债严重
  • 地方债的治理与改革
    • 债务置换——用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,替换一部分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
    • 推动融资平台的转型——厘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,剥离其为政府融资的功能,同时破除政府对其形成的"隐性"担保
    • 约束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——避免大量资金流入融资平台
    • 问责官员——对过度负债的行为终身追责

3.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

  • 官员政绩与激励机制
  • 腐败与反腐败

4. 结语

分税制改革后,财权集中到了中央,但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,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维持运转。但几乎所有地方政府,无论财政收入多寡,负债都在飞速扩展。 当然在负债的同时也要看到,其形成的资产,既包括基础设施,也包括实体企业。但这笔账总归得考虑人口密度和设施利用率。


第四章.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

1.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

2.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

3.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

  • LP-Limit Partner 有限合伙人-出钱
  • GP-General Partner 普通合伙人-管钱投资

4. 结语

我国的经济改革脱胎于计划经济,政府手中掌握大量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,如土地、银行、大学和科研机构等,所以必然会以各种方式深度参与工业化进程.

ps:

  • 纪录片:
    • 《大国重器》
    • 《超级工程》
    • 《创新中国》
    • 《大国工匠》
    • 《军工记忆》
  • enterpreneurship:企业家精神——进取精神

下篇-宏观现象


第五章. 城市化与不平衡

1. 房价与居民债务

  • 房价与土地供需——供需失衡
  • 房价与居民债务:欧美的经验和教训——房地产的供需矛盾是金融和房地产不稳定的核心矛盾
    • 银行可以通过按揭创造几乎无限的新购买力
    • 不可再生的城市土地供给却有限
    • 美国的居民负债主要是金融资产
  • 房价与居民债务:我国的情况——负债不低,且仍快速上升,主要负债是房子
  • 房价与居民债务风险
    • 消费下渗——房价上涨会增加债务负担,拉大贫富差距,进而刺激低收入人群举债消费
    • 低收入人群负债负担重,承受风险能力小

2.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

  • 人口流动与收入平衡
  • 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
    •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
    • 重庆地票

3.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

  • 收入差距
  • 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

4. 结语

  • 城市化的中心开始逐步从”土地”向“人”转移


第六章. 债务与风险

  • 家庭债务风险
    • 债务缺乏弹性——若顺分顺水发了财,债务不会跟着水涨船高;可一旦倒霉。债务也一分不会少。
    • 收入变化弹性很大——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很多
    • 家庭支出的变化——急事用钱,老人生病,养孩子等

1. 债务与经济衰退

  • 负债率高的 经济中,资产价格的下跌往往迅猛。
  • 资产价格下跌会引起信贷收缩,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
2. 债台为何高筑:欧美的教训

  • 资金供给与银行管制
    • 资金供给增加源于金融管制的放松
      • 银行越做越大,创造的信贷越来越多
      • 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层出不穷,整个惊扰年各部门的规模和风险也越滚越大(P2P 蚂蚁金服?)
    • 银行危机
      • 银行规模大,杠杆高
      • 银行借进来得钱很多是短期的(比如活期存款),但贷出去的却带多事长期的(比如企业贷款),这种负债与资产的期限不匹配会带来流动性风险
      • 银行信贷大都和房地产有关,常常与土地和房产价值一同起落,放大经济波动
      • 银行风险会传到到其他金融部门
  • 国际不平衡与国内不平衡
  • 实体企业投资需求不足

3.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

  • 企业债务
    •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债务(城投债务)
    • 国进民退
  • 银行风险
    • 信贷政策放松管制,银行规模迅速膨胀.——2008年"4万亿"计划
    • 银行偏爱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物的贷款
    • 银行风险回传到到其他金融部门——影子银行,表外业务

      4. 化解债务风险

  • 偿还已有债务
    • 增发货币
      • 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
      • 量化宽松
      • 债务货币化——”赤字货币化”
    • 我国货币政策比较谨慎,不搞大水漫灌,不搞竞争性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
      • 政府不愿看到宽松货币政策再次推高房价——房住不炒是个底线原则
      • 货币政策治标不治本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负担背后的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,因为这是结构性的问题模式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
  • 遏制新增债务
    • 限制房价上涨,限制土地财政土地金融,限制政府担保和国有企业过度贷款等等
    • 资本市场改革,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,扩展融资渠道,既降低债务负担,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

      5. 结语

  • 起因
    •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几年后的欧债危机
  • 产能过剩理解的三个角度:
    • 生产效率下降
    • 国际失衡
    • 产业升级


第七章. 国内国际失衡

1.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

  • 居民高储蓄
  • 居民收入份额低
  • 产能过剩、债务风险、外部失衡

2. 中美贸易冲突

  • 就业与政治冲击
  • 技术冲击

3. 再循环与国内大循环

4. 结语

-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:

  • 重土地、轻人
  • 重规模、重扩张
  • 重投资、重生产、轻消费
  • 落后国家崛起的两大特征:
    • 对先进国的高效模仿和学习
    • 结合本土实际,带有本国特色,发展路径与先进国有诸多不同之处 实际实践中——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必然存在

第八章. 总结:政府与经济发展

1. 地区间竞争

  • 自上而下条条式竞争模式
  • 自下而上块块式竞争模式
  • 官场+市场体制

2. 政府的发展与转型

  • 生产投资型政府=>服务型政府

3.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

  •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生产率
  • 发展过程各不相同

4. 结语

  • 实事求是
  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
  • 因地制宜